用集体的力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为学服务。这样的理念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城北小学的教学指导管理也从中受到启发。在教学指导与管理方面:有分管人员对分管工作自主的设计;有针对教学存在问题的集体探究;更多的是教学指导管理人员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把集体的力量作用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下面介绍的一些很不成熟的做法更多的是城北小学教学管理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在校长大力支持下,协助教学副校长,组织“各科练书写,全员育习惯”活动,促进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在充分调研师生书写现状基础上,起草《“各科练书写,全员育习惯”活动安排意见》,对活动对象、活动内容、基本要求、领导组织做出了具体安排。
学校三次组织指导评估“各科练书写,全员育习惯”活动开展情况。第一次侧重全面指导教师如何进行“一练一育”,面对面指导教师;第二次侧重有重点地进行跟踪,对存在问题比较大的学科教师进行检查反馈,进一步跟踪指导;第三次进行学期活动的全面评估,总结学期“一练一育”工作,为今后活动的长期开展打下基础。学校已经将此活动已经纳入到教师综合考评中,以推动此项工作长期开展。
二、在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协助教学副校长进行“单元复习教学系列化”模式的探究,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单元复习教学系列化,是我校自2009年提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此举措已经成为城北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经过近一学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这样的单元复习教学流程:一到三课时的单元复习课,每课时均需要有自主设计的课堂作业;单元综合练习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从教辅用书中选择一份作为练习材料,学生边完成教师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自主命题进行单元测试,根据单元目标要求由教师或教研组组织命题,进行测试;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分层辅导练习,教师通对学生单元目标达成度分析,设计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与提高。
本学期重点放在语、数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上,在教师自主探究、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复习课研究”活动,在复习课展示、教后反思、听课后教学流程再设计、业务领导点评过程中,教师对单元复习课的基本流程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对单元复习教学系列化模式的进一步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在校长的亲自参与下,协助教学副校长组织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使教师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组织学科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精读课文的阅读兴趣,学校组织了“精读课文诵读比赛”活动,引领教师重视精读课文的诵与读。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校分别组织3——6年级习作竞赛、“城北小学,美好记忆”征文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校在三——六年级分别组织简单英语会话、单词积累、课文朗诵、演讲竞赛。让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引领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四、在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协助教学副校长组织课例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校本教研能力的提高
课例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校本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课例研讨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所要完成的工作,学校集中进行了培训,进行了高年级数学组课例研讨示范活动。业务领导分别下到教研组,具体参与活动,指导教学会诊、理论学习、明确主题、集体备课、课例展示、集体研讨活动,主动承担课例展示任务。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对课例研讨过程有了十分清晰的认识,对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有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在校长的统筹安排下,协助教学副校长做好特色工作,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升
创新“中华经典之古诗词”诵读活动,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诵读实行固定篇目过级制,编印适合各个年级独立阅读的校本教材,丰富展示形式,将音乐、舞蹈、表演融于诵读展示活动中,增加其趣味性。
坚持办好习作《新蕾》小报,保证学校传统特色工作的持续性。将学生自愿投稿与主题征集相结合,亲自编辑稿件,定期向学生发放稿费。期末表彰优秀指导教师及未来小作家活动,激发师生参与小报的出版与发行工作。
开设课外阅读课,开放图书室,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四、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基础,促使学校图书室的规范开放,以一个月为一个阅读周期,既有学生读物的自主选择,又有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有每月一次的阅读成果展示。同时又建立了班级读书会,由读书会成员引领本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图书室的规范开放,课外阅读课的开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持久地坚持下去。
几项工作举措,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做法,希望得到领导与教学同仁的指导,以不断改进我的工作。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
评论